
从三年前开始正规配资,手机卫星通信功能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当时,Mate 50 首次搭载卫星通信功能,支持发送文字求救信息。
而紧接着,卫星通话功能也迅速落地,其他手机厂商纷纷入局。
从文字到通话,从单一品牌到主流厂商接入,卫星通信正加速普及。
而在运营商层面,今年工信部又向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颁发了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
至此,三大运营商、主流手机厂商均已支持智能手机卫星通信功能。
好消息是,近日中国电信再一次率先捅破了天花板——「北斗语音消息」来了。
无网通信又将迎来一次重大升级!

(图源华为)
北斗语音消息
10 月 30 日,中国电信宣布率先公开展示「北斗语音消息」服务,成为业内首家实现北斗语音消息的运营商。
这一突破让卫星通信从文字、通话时代,迈入了即时语音时代。
可以想象,当在深山迷路、海上遇险,掏出手机却信号全无,这时文字短信的局限性暴露无遗。
比如描述位置时要反复核对,报告伤情时需字斟句酌,珍贵的救援时间随时在流逝。
北斗语音消息则直击这一痛点。
中国电信创新性地开发出「声纹与语义分离 AI 算法」,堪称一场声音瘦身革命。

(图源中国电信,下同)
要知道,传统的通信中,传输语音需要大量的数据,
基于此,在技术层面要想实现北斗语音消息并不简单,需要克服北斗短报文信道容量有限的挑战。
中国电信这项新机技术,能够将语音中的核心语义与声纹特征精准剥离。
如同将声音拆解为「骨架」和「血肉」。
而通过算法压缩,20 个汉字的信息量仅需 6 秒语音承载,传输效率大幅提升。
在有限的卫星带宽下能实现语音实时传输,用户就无需在危机时刻费力打字了。
只需按下按钮说话,关键信息便能直抵救援中心。
这项新功能,可以说是对现有卫星通信能力的强力补充。

多方布局
在中国电信宣布突破北斗语音消息的同时,整个卫星通信产业链也在快速跟进。
尤其是智能终端厂商。
比如早在 9 月 24 日举办的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上,华为就宣布正式推出北斗卫星语音消息技术。
该技术首发应用于华为新款 WATCH Ultimate 2 智能手表。
华为通过自研 AI 语音编解码器、传输层多帧联合及终端天线性能优化三大核心技术。
实现了语音数据的高效压缩与稳定传输。
用户无需依赖蜂窝网络,即可通过这款智能手表在无信号环境下发送长达 10 秒的语音消息。

(图源华为)
此外,小米也宣布 REDMI Note15 Pro+ 卫星消息版即将升级北斗「富媒体通信」功能。
这意味着该手机将支持卫星图片和语音传输,成为 2000-3000 元价位段首款支持此类功能的机型。
不过,小米的该功能目前仅支持中国移动,并需要通过后续 OTA 升级启用。
可以看到,短短几年间卫星通信从华为一枝独秀,已经演变为运营商、终端厂商共同发力。
天地一体的通信网络,正悄然成型。
就让我们期待更多新技术的应用吧!正规配资
华林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